十六、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领域(省市场监管局牵头)
强化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构建完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和助企便民服务体系,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工作效能,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83.在全省新兴产业和安徽特色优势产业等领域,发现和培育一批技术价值高、市场前景好、行业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
84.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布局,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法律援助、代理援助等基础性公共服务。持续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纠纷调解、仲裁、公证组织建设,提升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能力。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助力企业“走出去”。
85.高标准建设安徽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强化数字赋能知识产权治理,全面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改革。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
86.鼓励银行将符合条件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纳入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范围。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担保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视同信用贷款实行前置补偿。
87.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赋权改革,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
十七、市场监管领域(省市场监管局牵头)
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能,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市场监管领域持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88.深入实施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扩大多部门联合监管范围和比重,推行“一业一查”部门联合抽查模式,实现监管信息共享互认,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
89.健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机制,完善企业信用风险监测预警,加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综合运用。全面推行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证明,实现“应替尽替”。
90.深入探索实施触发式监管、信用惩戒缓冲、抽查容错等包容审慎监管模式,为市场主体发展留足空间。强化失信主体名单管理,规范实施审慎认定、失信惩戒、修复退出,降低市场主体严重失信率。
91.依托省“互联网+监管”平台,在“皖政通”打造移动监管专区,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移动监管区域全覆盖。聚焦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非现场监管、移动监管。深化审管联动试点,消除审批、监管信息壁垒、衔接不畅,发挥审管联动集聚合力。
92.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和反垄断执法,及时纠正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问题。开展医药、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
93.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防止任性执法、类案不同罚、过度处罚等。完善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制度体系,进一步扩大市场主体受惠面。严禁未经法定程序要求市场主体普遍停产停业,杜绝“一刀切”“运动式”执法。加强不当执法案例归集通报,推动以案释法、以案纠偏。
94.建立健全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形成诉前调解、督促败诉案件履行、推动被执行人案件执结、失信被执行人案件动态清零、定期核验反馈等工作闭环,加大政务诚信诉讼案件执行力度,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深入开展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行为治理,加大企业投诉办理力度,落实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强制披露制度。
95.进一步简化检验检测机构人员信息变更办理程序,在资质认定审批系统中增加法定代表人、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相关内容,由检验检测机构自行修改上述人员信息,不需再到资质认定部门申请办理。
96.进一步提升对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用企事业单位运营的信息化监管水平,推动公用企事业单位按规定向社会公开服务标准、资费标准等信息,为市场主体提供安全、便捷、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对强迫市场主体接受不合理的服务条件、以各种名义收取不合理费用等情况,加强监督检查。
十八、包容普惠创新(省发展改革委牵头)
持续推进创新创业、人才流动、市场开放、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综合立体交通等领域高质量发展,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包容普惠创新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97.挂牌运营省数据交易服务机构,搭建数据要素交易流通平台,建设全国一流、特色鲜明的区域性数据交易场所,促进数据要素交易流通。
98.持续推进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认定、评估、报告等工作。2023年底前新增培育认定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40家,争创2—3家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力争工作实物量产出有更大提升。
99.深入推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新增40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工作实物量产出明显提升。
100.鼓励农业企业建立海外联合体,赴“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合作。建立1个以上境外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园区)。培训100名以上农业对外合作人才。
101.实施企业上市“迎客松行动”计划,新增上市企业30家以上。抢抓北交所高质量扩容增量机遇,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对接北交所上市培育力度,力争取得更大成效。
102.推动养老行业商协会建设,加强行业龙头企业对接、引进和培育,加快建设更多康养基地,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加快发展。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不少于2万个,开设2—3岁托班的幼儿园不少于10%,推动有延时服务需要的幼儿全覆盖。
103.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外资企业服务体系,健全重大外商投资协调推进机制,为在皖从事投资、创业、科研、经贸等活动的境外人员提供工作和生活便利,营造吸引外资良好环境。
104.深入推进绿道、街头绿地、口袋公园建设,2023年全省新增、改造城镇园林绿地面积2000万平方米,新增口袋公园200个,新增绿道500公里。
105.深入推进省际高速公路互联互通、省内县城通工程,2023年高速通车里程新增300公里以上。实现引江济淮工程建成通航,畅通江淮运河通道体系。完善“区域航空枢纽+支线机场”分层次机场群布局,持续打造“一枢十支”机场发展新格局。推进客货运输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与核验。持续推进“轨道上的安徽”建设,2023年高铁通车里程新增125公里以上。
106.推动物流降本增效,持续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