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2022安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

发布时间:2023-01-11 10:16   点击量:1583次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们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科学思路、推动落实的具体举措、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切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省经信厅厅长冯克金表示。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深化“提质扩量增效”做强二产,稳定和提升传统制造业,开拓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支柱、新赛道,实施企业提质降本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工程,深化亩均效益评价,培育一批“安徽工业精品”。

2022年,省经信厅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省战略,深入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4116”行动计划,狠抓智能制造、专精特新、安徽精品、工业设计、民营经济、节能环保“五个一百”等一批特色品牌工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鼓点声声。

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3、长三角第1、中部第5位。

质的有效提升

中小企业涌现澎湃动能


奋进新征程,安徽制造业紧紧扣住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词,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不断推动制造业迈上新台阶。

制造业提质方面,安徽省实施优质企业引育行动和质量提升行动,加快重点领域补短板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

民营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近年来,我省坚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助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1—10月,全省新登记注册民营企业31.1万户。截至2022年10月底,我省民营企业累计达195.5万户,同比增长12.6%。

“提质”的关键,是向市场提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市场爆品。

安徽瑞林精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有色金属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和精密加工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初,这家公司主要为国内汽车制造商配套生产简单的外部零部件,技术含量低、利润薄。近几年,该公司通过引进高端设备和人才,成立研发中心、优化工艺推进转型升级,抢占国内汽车及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市场。

公司营销总监王东升说:“公司通过20多年的研发与积累,从最初的车身件逐步转向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已累计获得90多项知识产权。”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耕细分市场,创新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2022年,“专精特新”上升为国家战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省在2022年出台了《安徽省专精特新倍增行动方案》,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省专精特新冠军→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五企共育工程。

通过开展政策赋能、创新赋能、金融赋能、数字赋能等赋能行动,目前,安徽已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18户、省专精特新冠军351户;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7户,数量居全国第7、中部第1。


量的合理增长

龙头领舞再创产业新格局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区域竞争的关键是产业和产业链的竞争。

扩量方面,安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4个优势产业向万亿级迈进,加快建设智能家电、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10个超千亿级产业。

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生产,全国每3台冰箱、4台洗衣机、5台空调就有1台是安徽制造……一组数据的背后,是安徽产业能级提升的强劲发展热潮。

2022年12月7日,大众安徽首台预量产车型在合肥下线,将陆续销往国际市场。“从工厂开建到首台预量产车型下线,我们仅用了18个月,这是‘了不起的速度’。”大众安徽首席执行官葛皖镝表示,首台预量产车型的下线,意味着大众安徽向2023年首款新能源车型投产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去年6月30日,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如期投产,目前累计产量达7.35万辆,预计全年产值150亿元以上。

去年1-11月份,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汽车1127289辆,同比增长32.6%,创下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年内出口累计406540辆,同比增长70.9%,再一次刷新中国品牌乘用车“出海”新纪录。

2022年,安徽汽车产业发展喜讯接二连三。

我省将汽车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万亿产业,《安徽省“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产值超过1万亿元,生产规模超过300万辆,出口超过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超过40%。

优势产业迸发出的强劲动能,正为安徽制造业行稳致远提供稳固支撑。去年1—11月,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9%,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0.1%;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长16.8%,贡献率为58.2%。

优势产业竞逐新赛道,得益于安徽把大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抓在手上,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以大产业带动大发展。

随着“双招双引”工作的深入推进,全省工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去年1—11月,全省工业投资增长20%,技改投资增长19.6%,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224个。

聚焦“4116”目标,安徽制造业正加快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4个万亿级产业,加快建设智能家电、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10个超千亿级产业,加快培育10户超千亿企业、60户超百亿企业。


的奋力跃升

亩均改革“炼”出真英雄

增效方面,安徽通过“亩均论英雄”改革、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等举措,为制造业赋能。

在芜湖市繁昌区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一台台3D设备正在打印砂型,往这些砂型里注入铁水就可以生产出各种铸造件。与传统的铸造业相比,3D打印方式更加清洁、高效。然而,由于安徽省严禁新增铸造产能,这样的优质项目一度在繁昌无法落户,倒逼当地政府通过淘汰6000吨落后产能解决了这个难题。

“通过传统铸造产能的置换,我们二期的项目也已经动工建设,全新的智能铸造工厂投产后,我们亩均产值能达到1000万元。”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永慧说。

让“寸土”生“寸金”,我省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和土地容积率指标对开发园区、城镇建设的牵引倒逼作用,鼓励传统产业“零增地”技改,依法依规快速处置零散工业区块、僵尸企业,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如果说“亩均论英雄”改革在效益上做“加法”,那么,减税降费则是在企业负担上做减法。

位于阜阳界首高新区光武科技园的安徽冠泓塑业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公司订单减少,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加上原材料成本升高等,公司发展遇到了很大阻力。得益于政府部门的上门辅导,主动送去量身定制的“政策套餐”和贴心服务,让企业发展脚步更轻盈。

“国家减费降负政策对我们太及时、太重要了。我们把节省下来的费用主要用于设备更新、扩大再生产,新建了利润率较高的再生改性塑料新材料生产车间,正常运转情况下年产值新增约1000万元,毛利可实现100多万元,我们对未来发展预期充满了信心。”公司负责人申乾成说。

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真金白银”为企业降本减负,安徽顶格落实国家税收减免等惠企政策,推动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六税两费”减征等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直达快享、即申即享、免申即享。截至去年10月底,我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170.2亿元,其中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715.9亿元,新增减税降费227.1亿元,办理缓税缓费227.2亿元。


运营商:安庆百科实业有限公司 招商电话:龙韬 18055660090 邮箱:aqbksy@163.com
电话:0556-5323113 传真:0556-5323811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开发区同安路239号 邮编:246005
Copyright © 2018 安庆百科实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7023864号-2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276号 技术支持 安庆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