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云”创安徽

发布时间:2021-12-08 08:33   点击量:3053次

 数字经济赋能安徽智造

———

 “云”创安徽

  


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中,安徽将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培育1000家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进数字产业化,实施“新基建+”行动,争建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推动江淮大数据中心、先进计算中心、数字科技中心、城市大脑、双千兆网络建设,推动中国声谷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


全面建设数字江淮,强化数字经济治理,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实际上,我省对发展数字经济早有布局,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引擎,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着力促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如今业已蔚然成势。记者从省经信厅获悉,2020年,安徽省数字经济规模达11202亿元,同比增长约11%,增速排名居中国第9位。


产业数字化  赋能“皖美智造” 


走进联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水星线”工厂,工人按模块分工并与智能机器配合组成高效、智能化的生产线,实现了从人工组装到全自动产品功能检测的生产。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宝科技首席执行官柏鹏介绍,这种流畅的数字化生产可以满足每天8000笔订单,平均不到1秒即可下线1台笔记本电脑,且交付效率和质量保持业界领先。

在过去的几年里,联宝持续推进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成为合肥第一家营收突破千亿的企业。

不仅仅是联宝科技。近年来,合肥市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为抓手,持续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加速数字化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网已在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家电、光伏及新能源等重点行业得到应用。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数字产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8%。累计培育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0余家,连接工业设备达32万台套,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及大数据等相关试点示范项目41个。联合利华合肥工业园日化品智能工厂成为全球54家“灯塔工厂”之一,合肥美的洗衣机、联宝电子、合力股份入选2020年中国标杆智能工厂百强榜,1.3万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方面,我省围绕“上云用数赋智”,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十三五”期间,我省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印发实施《安徽省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2017-2020年)》。2015年以来,安徽省共有25个项目获得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支持,争取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8个。实施机器换人“十百千”工程,在机械、钢铁、石化、建材、冶金、汽车等10大领域50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已超过3万台。2017年—2020年安徽省共认定了98个省级智能工厂、472个数字化车间。

同时,积极推动企业上云用数,面向全国征选32家优秀云平台进入“皖企登云”推荐目录,推动1万家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5家企业入选全国上云典型案例、数量居全国4位。支持企业运用大数据打造新模式新业态,安徽云轨科技、奇瑞汽车、中科类脑等14家企业先后入选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利用大数据优化产学研资源配置,培育出三只松鼠食品全产业链协同制造平台、华升泵阀机泵数字化平台、中科美络车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等一批数字经济创新共享服务联合体。成功引进新华三、卓智网络等国内大数据细分领域头部企业。

2020年结合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实际需求,我省组织动员各大云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了82项免费或优惠云服务,支持企业在“云端”复工复产。科大讯飞、科大国创入选工信部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课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优质采云采购平台、洲峰电子北斗物流平台等在疫情中为物资供应拉上“云链条”。安徽省数字抗疫工作经验被工信部作为第一批地方案例加以宣传。

数字产业化  提升“发展能级” 


一辆小巴士里,没有方向盘,也没有变速器操纵杆,凭借着高频段毫米波雷达等技术实现自动驾驶,它还暗藏了提前预知路况、手势控制车辆、防止儿童遗忘等黑科技。这是智能网联汽车在合肥市包河区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内自由穿梭的情景。

不光是在合肥,在安徽各地,数字经济发展也呈现新气象。

宿州市以奋力打造长三角区域重要的数字经济基地为目标,积极打造云计算产业,加快提升数字赋能水平。近年来,该市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今年1—8月,全市52家数字经济服务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58.3%,同比增长24.2%,高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4.2个百分点。呈现稳步发展态势,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安徽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活跃,数字经济发展呈现高速增长,取得显著成效。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安徽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万亿元,居全国省市第13位,占GDP比重超过30%,增速超过10%。

记者在省经信厅产业信息化发展处了解到,今年前8个月,全省软件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4.2亿元,同比增长24.1%。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88亿元,同比增长30.5%。“近五年,安徽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0%,营业收入总量规模跃居全国同行业第10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稳健增长,全省行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约30%。”该处负责人介绍。

集成电路是数字产业化中一个重要门类。两年前,合肥悦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从北京落户到合肥经开区,这家专注研发、生产、销售各类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设备的企业,落户当年就实现了投产,并成功研发出高性能的集成电路芯片测试设备。

“合肥市具有发展产业的良好环境,上下游产业链比较齐全,是一方投资的热土!”该公司副总经理杨爱民深有感触地说。

目前,全省集成电路企业超过300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合肥为核心、沿长江相关市协力发展的“一核一带”产业格局初步显现。在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已构建了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的完整产业链,打造了存储、显示驱动、智能家电、汽车电子等4个特色芯片产业板块。


图片


记者观察




数字化转型

量质需并重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化成为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动能。数字产业化开拓了产业视野,产业数字化创新了经济形态,就在这双相促进中,一批批企业、一个个产业装上了转型升级的“数字翅膀”。

对于我省而言,当前,以“大智移云”为牵引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成果不断显现。

在欣喜之余,我们还要找找不足的地方。记者通过研读相关材料,结合采访中的所见,感觉新业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数字经济领域新兴业态的平台型龙头企业不多;高端数字人才供应不足;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发展也不平衡,有些地方,比如省会合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有些地方还只是微澜之状。因此,发展数字经济不仅要有先发地区,还要在江淮大地全面开花,要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追求的是万马奔腾,而不是一骑绝尘。

一方面要推进深度融合,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能级。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拓展产业边界、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新模式与新业态。另一方面,加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人才队伍建设,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供人才保障。通过专业人才提升产品设计制造的数字化能力,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力求以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让安徽智造更有动力,更有质量。


(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 许成宽)



图片









运营商:安庆百科实业有限公司 招商电话:龙韬 18055660090 邮箱:aqbksy@163.com
电话:0556-5323113 传真:0556-5323811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开发区同安路239号 邮编:246005
Copyright © 2018 安庆百科实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7023864号-2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276号 技术支持 安庆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