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安徽工业战线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瞄准“芯屏器合”育集群,围绕“铜墙铁壁”促升级,着力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势迈进全国第一方阵。
上个月,维信诺合肥第6代全柔AMOLED生产线首次批量向客户交付产品,标志着安徽新型显示产业正式进入柔性时代。从2018年12月开工建设,到2020年12月产线点亮,再到现在批量交付,企业一次又一次刷新了行业速度。
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张德强
在我们过去的三个基地当中,合肥产线是技术水平最高。包括低功耗变频技术、超薄的无偏光片技术以及屏下摄像技术,应该说是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
从京东方国内首条10.5代线到维信诺全柔生产线,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不仅助力合肥实现了“从砂子到整机”全产业链布局,也进一步奠定了安徽新型显示产业在全球同行业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科学院 院士 曹镛
安徽在显示产业方面的发展,源自于安徽长期的规划。一个是技术,一个是产能,前瞻性和长远的视角,这个是取得成功的很重要的因素。
包括新型显示产业在内,五年来,安徽围绕打造以“芯屏器合”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建芯固屏强终端”行动;坚持基地+基金、龙头+配套,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尤其是今年,省委、省政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新兴产业,制定十套推进方案,从政策到资源,更加精准地支持这些产业乃至安徽制造业加快发展。截至目前,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已达5000家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近三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超过40%。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 高级经济师 秦海林
安徽省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引导我们的资本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多方力量共同来推动和形成的发展新动能,逐步地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新兴产业加速崛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方兴未艾。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安徽在工业领域启动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每年推动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做大做强。海螺集团和铜陵有色已连续三年入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排名逐年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汽车总产量的比重首次达到1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其中江淮汽车的新能源占比已接近2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项兴初
新能源领域这也是江淮汽车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的一个方向,我们也在加大这方面的一些产品的开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淮和大众的战略合资合作、跟蔚来汽车的合作,也是安徽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当中的重大的一个部署。
紧扣制造强省建设,锻长板、补短板,安徽工业发展呈现出“规模总量突破、质量效益跃升、产业能级跨越”的良好态势。2016年-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增幅居全国第3位、中部第1位;在这五年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总量进入全国前十。2019年,工信部首次发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安徽居全国第9位;到2020年,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已跃居全国第7位。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厅长 牛弩韬
安徽省委、省政府从很高的站位,一手抓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速)两年平均我们是9.4%,在全国是排在第7位、中部是第1位,安徽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