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 讲:宋志平
编 辑:郴嘉泉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记得去年的年会上,专家讲到有四只黑天鹅向我们飞来,当时真的不知道,有一只特别大的黑天鹅,就是新冠疫情正在向我们飞来。
世事无常,真的有太多的变化,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总在曲曲折折中前进。
对2021年,我们做企业的人都充满了期待,但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想法、心态做企业?我想还是回到一些简单的道理上,还是要像过去一样,要循着规律做企业。因为任何创新都离不开规律,都是符合规律的。
用过去成功的、那些经过验证的道理做企业至关重要。环境可以变化,技术可以创新,但是做企业的基本原理却还在那里。
我想跟大家讲我常想的三个常理,就是务实主义、专业主义和长期主义。
务实主义
第一个常理是务实主义。
务实主义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人是非常务实的,中国的企业家是非常务实的一群人。为什么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能够快速崛起,为什么中国的企业能够快速发展,这取决于我们中国人务实的精神。
什么叫务实?“摸着石头过河”是务实主义,“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也是务实主义。
1. 做企业不能靠高谈阔论
做企业其实就是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探索,逐渐找到规律,扎扎实实做事。做企业光靠高谈阔论没用,最根本的是要做出好的产品,提供好的服务,最后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我总说,大家都去高谈阔论,晚饭谁管呢?这是我们企业家要牢记的。
2. 做事情要从点滴细微处做起
过去这些年,我做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但是30年前我做北新建材厂长的时候,最初是从要求大家做好打扫卫生这样最基础的管理开始的,因为如果企业连打扫卫生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做好产品呢?所以那时我带领大家打扫卫生。
有年轻干部跟我说,宋总,我们为什么总去打扫卫生呢?我们要不要做点大的事情呢?我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还是先把卫生打扫好吧。过去30年,无论我做哪个公司的董事长,都要求大家把卫生打扫好。其实,这不仅是打扫卫生的事情,而是我们做事情要从点点滴滴、细微处做起的一种务实精神。
3. 干部要对数字倒背如流
我做企业时还重视一点,就是数字化训练。我要求基层企业的领导人必须对企业经营数字倒背如流,对经营的KPI要倒背如流。
我做中国建材的董事长18年,每个月的月度办公会上,业务板块的干部都要报数,就是企业经营的KPI关键指标,大家对自己企业的这些数字要倒背如流,我觉得这些非常重要。
4. 心无旁骛,仰望星空交给天文学家
做企业,我们要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年轻人跟我说,宋总,我们应该仰望星空。我说,仰望星空的事还是让天文学家去做吧,我们的任务是把他们望远镜玻璃片的质量做好,这是我们的本份。
习近平总书记说,做实体经济,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一个主业,这是本分。我们做企业就是要心无旁鹜,干好自己的活,做好自己企业的事。
有时候大家说企业家是冒险的精神,我说企业家不必然一定要冒险,企业家是创造财富的人,企业家的任务是创新并创造财富,企业家的任务是要规避风险。有人说创新是想入非非,我说创新是我们有目的地寻找机遇的过程。创新必须要有效,创新必须有目的,创新不是兴趣小组,不是灵光乍现,而是一个踏踏实实的过程。
5. 要有武功秘笈——工法
我很赞成做企业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不大给大家讲很多的理论,我比较重视企业的方法论,就是怎么能把企业做好的工法。
日本企业不大喜欢讲管理理论,但是大家看,日本企业比较突出的是什么?是现场管理一些工法,像5S、看板管理、零库存等等这些,这叫管理十八法,日本企业把它做到了极致。把企业管理做到了极致,把质量和服务做到了极致。
我在中国建材那么多年也是这么做的。在企业里面,我也做了一些武功秘笈,八大工法、六星企业、三精管理、格子化管控、五有干部等等,制定了不少方法。这些方法让每个职工都掌握,反复修练,把企业做好。我称这些是武功秘笈,做企业要扎扎实实练好手头的功夫。
6. 做企业一定要聚焦
做企业的四个聚焦,聚焦战略、聚焦经营、聚焦资本、聚焦现金流。
聚焦战略,到底做什么不做什么,这是需要认真选择。
聚焦经营,我们必须努力赚到钱,要有经营效益。
聚焦资本,企业要和资本对接,争得资本对企业的支持。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加大直接投资的比重,加大资本金的投入。作为每个企业来讲,我们也要积极对接资本。
正和岛的会员有不少上市公司,也有不少企业正在准备上市的过程中,也正在和资本对接,即便不上市,也可以获得一些股权基金、私募基金的支持。
聚焦现金流,因为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过去一年里,确实有一些企业倒下了,但是倒下的这些企业绝大部分是现金流出了问题。企业要追求有利润的收入,追求有现金流的利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主义
第二个常理是专业主义。
1. 出了问题的上市公司,多是偏离主业
我本人是专业主义者。
做建材和国药的时候,建材只做建材,国药只做药,没有敢越雷池一步。因为我知道,离开专业我们可能知道得有限,不能总听人讲故事,那些讲故事的人大多是业余的,他们的故事也只是科普水平,我们还是要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专业做好。
我比较欣赏德国的赫尔曼·西蒙倡导的隐形冠军,就是窄而深地做企业,把这个行业能够做到极致。他举的例子,德国一个做狗链子的公司,市场占有率在全球占到70%。
我们国家现在这种隐形冠军也在大量崛起。正和岛岛亲的企业里也有不少隐形冠军,我觉得这非常好。专业化和多元化,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讲还是要专业化,只有少部分企业可以做多元化。
我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已经一年半了,看那些出了问题的上市公司,绝大部分的问题都出在偏离主业、盲目扩张上。
2. 做好细分市场
我为什么再三跟大家讲专业主义?因为我们企业的能力有限,我们人的精力也有限,我们财力也有限,我们能否把一件事情做好?所以要心无旁鹜地做好主业。
再有,要细分市场,因为任何行业在市场经济情况下都会出现过剩,尤其在疫情下,在经济下行情况下,过剩行业怎么办?是不是大家都要转行?
我有时候说,企业转型不是转行,转型是指在这个企业和行业里,我们用持续创新来提升企业的水平,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要细分市场。法国人面包做得好,法国人面粉有100多种。日本人水泥做得好,日本水泥有100多种。细分这个市场,也能够取得良好的效益。做企业还是要扎扎实实做好我们的专业。
做企业,尤其要重视核心业务、核心专长、核心市场、核心客户。
长期主义
第三个常理是长期主义。
最近讲长期主义的比较多,我也是长期主义者。
1. 做企业是件苦差事,坚守最难
做企业不可能三下五除二,做企业不可能马到成功,马到了也不一定会成功。做企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做企业真的是一件苦差事,是个不容易的工作,所以我希望大家做企业要坚守。
企业家精神,我认为是创新、坚守和责任这三点。坚守是最不容易的,做好一个企业是需要10~20年的时间。如果你想做到极致,可能需要30、40年的时间。
大家有时候问我说是怎么算出来的?我说这不是算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好企业,像北新建材、中国巨石都做了40多年的时间,才做成了一家不错的企业。
2. 伟大的企业要历练50年以上
北大的刘俏老师写了本书《从大到伟大》。他认为一个企业称为伟大的企业,必须要有50年以上的历练,短时间成功不能称为伟大的企业。因为不知道后面有多少风险等着,像疫情这样的风险,像国际贸易摩擦这样的风险,不知道你能否渡过。你经历住历史的考验、长期的磨炼,你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企业。
距离伟大的企业,我们的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我们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历练50年的时间。做企业,我们都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正和岛的岛亲们都是有情怀的企业家,但是大家要知道,我们做企业这个选择是充满坎坷、奋斗的道路,要把它坚守下去才会终成正果。
3. 一生做好一件事
我一直讲,一生要做好一件事,当然我不反对一生做好好几件事。对我来讲,一生把一件事做好就不错了。我做40年企业,做了两个500强,开始也没有这样的目标。
我做中国建材的时候,当时公司只有20亿的收入,去年退休的时候有将近4000亿的收入,但是这经历了18年。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做世界500强的目标,我只是知道扎扎实实地做。
在2011年中国建材进入世界500强的时候,我正在出差的路上。同事打电话告诉我集团进入世界500强,排在第485位,我才刚刚知道这个消息。在国药也是这样,过去我在国药的五年,国药的营业收入从300多亿到2500亿,去年再到4900亿。2013年它进入500强,也是出乎我的意料。
这些事情都是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做来的,我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而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一步地去做。
有时候,大家也让我交流交流经验,我真的没有那么多想法,就是扎扎实实地做事,干一行爱一行,而且长期去做。
做企业,是一个苦差事,是久久为功的事业。
4. 中国的事业是企业
昨天我遇到一位企业家,我问他三个问题。我说如果让你再选择一次,你还愿不愿意做企业家呢?第二个问题,从未来看,你愿不愿意一生当中坚守做好企业呢?第三个问题,你愿不愿意让你的子女再做企业呢?这三个问题也是我经常问自己的问题,也是我们企业家的终极拷问。
做企业确实要长期坚守,要当作终身的事业来做,不懈怠,更不能逃避。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今后可能还会有类似这次疫情的困难等待我们。
过去做企业讲得比较多的是情商、智商,这一年我们讲得多的是逆商,这是指困难面前大家有没有能力面对。在企业成功的因素中,情商、智商只占30%,逆商可能占到70%,今后不光是重视情商、重视智商,我们最重要是要有逆商,做企业要有长期打算,要准备应付各种困难。
中国要有一流的经济学家、一流的科学家、一流的军事家,但也需要一流的企业家。如果没有企业家创造财富,没有企业家制造精良的产品,其他可能都谈不到。所以我们有这么多的人做企业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美国有句名言,美国的事业是企业,其实,中国的事业也是企业,但企业要靠企业家带领才能做好。
END
这不是一本写出来的书,
而是一本在企业实践中做出来的书,
是一部难得的解答企业难题的习题集。
书中记录了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
把小企业做成世界领先企业的历史轨迹。
全书分六个部分,共有290个篇章,38万字,
几乎涵盖了做企业会遇到的各类问题。
宋志平说,记住过去,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阅读此书,随着宋志平
去破解做企业遇到的每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