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按照“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因城施策、一圈一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突出“一老一小”,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将便民生活圈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宜购、宜老宜小的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
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目标,即确定1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对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全覆盖;建成1万个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打造500条“银发金街”、500个“童趣乐园”,推动一批基础型、提升型便民生活圈转变为品质型,居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商业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0%以上。
扩大覆盖范围
1
扩大市县主城区覆盖范围
从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向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延伸。
2
因地制宜突出工作重点
对老旧小区、产业园区、城乡结合部、县城社区,有针对性加大推进力度,推动便民生活圈与养老托育圈、购物服务圈、15分钟健身圈、娱乐文化圈、就业服务圈、健康医疗圈等相融。
优化设施布局
1
加强整体规划设计
将便民生活圈纳入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2
一圈一策分类建设
既有社区推动标准化、适老化、适儿化和无障碍升级改造,新建社区重点建设社区商业中心、邻里中心、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老年活动中心等。
3
科学布局商业设施
建设改造商业街区。发展街巷经济,推广“社区商业+”。
推动业态升级
1
全面补齐基本保障业态
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布局“一收一洗”(再生资源回收点、洗车店)。
2
重点建设为老服务业态
把养老服务作为便民生活圈的必备业态,推动“家政+养老”融合发展,打造“银发金街”。
3
加快发展育幼服务业态
鼓励社区商业综合体、商场超市开展适儿化改造,建设母婴设施。打造“童趣乐园”。
4
鼓励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鼓励共享客厅、共享自习室、共享工具箱等共享经济模式。发展自助寄存仓、寄卖店。
推动服务升级
1
推动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推动各类品牌连锁店进社区,鼓励老字号企业优质商品和服务进社区。
2
提供人性化品质化服务
积极发展“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推动社区食堂科学定价、市场化运营。
3
组织特色化多样化活动
鼓励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月”。
推动管理升级
1
建立多元治理机制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多方参与的议事协调机制。鼓励商户党员“亮身份”,鼓励商户成立社区商业商协会。
2
支持专业主体运营
引入专业化运营商,推行社区规划师制度。
3
提升数字管理水平
搭建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推广便民生活圈导视图、网点动态监测地图、“小修小补”便民地图。
加强政策支持
1
扩大场地设施供给
推动国企及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低效国有资产改造与转型,推动地方国企加大便民生活圈网点布局,支持将存量零售商业设施改造纳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2
支持类公益性业态
将超市、便利店、菜市场、零售药店等纳入保障民生、应急保供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可对社区食堂、小修小补等微利、公益性业态给予房租减免等支持。
3
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养老、托育、老年助餐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执行居民价格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社区家政服务网点水电等费用实行居民价格。
4
加大金融保险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盘活社区周边闲置商业设施,优先支持保障基本民生的消费基础设施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5
加强政策集成
鼓励将商贸流通设施适老化、适儿化改造项目,纳入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