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安徽规上工业比重达43.8%

发布时间:2024-10-21 09:51 by 点击量:50次

新型显示产业营收居全国第2位,光伏制造业营收居全国第3位;“新三样”产品中,全国1/5的光伏组件、1/7的锂电池、1/8的新能源汽车是“安徽造”。安徽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2013年至2023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从20.7%提高到42.9%。今年1月至8月,这一比重又进一步提升至43.8%。


图片 

位于蚌埠经开区的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生产场景。 范柏文 摄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优势,加快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以六大传统优势产业、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创新领域未来产业、八大优质高效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坚持集群式发展方向,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路径,推动新兴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树林变森林”。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壮大奇瑞、江淮等本土车企的同时,成功招引大众、蔚来、比亚迪等整车企业落户,吸引佛瑞亚集团、福耀玻璃等知名汽车零部件厂商集聚,今年1月至8月,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93.7万辆,居全国第2位。在新型显示领域,通过京东方、维信诺等龙头企业带动,构建起以显示面板为核心、材料和装备为配套、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条,去年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500亿元,显示面板产能约占全国17%、全球10%。在集成电路领域,发挥长鑫存储、晶合集成等龙头企业作用,集聚上下游企业500余家,构建了从设计到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的完整产业链。


坚持走“科创+产业”路子,发挥科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创新资源为产业服务、向企业集聚。


创建玻璃新材料、智能语音、通用机械基础件等3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并列全国首位。围绕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探索建立龙头企业牵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共同参与的大兵团协同攻关模式,计算光刻EDA软件、九韶内核软件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省委、省政府明确,每年新认定的产业创新平台中,企业牵头的要达到80%;每年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中,由企业“出题”的也要达到80%。目前,全省企业研发投入、企业研发人员、企业研发机构、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占全社会比重均超80%。


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的推进机制,用好产业链招商、场景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提升新兴产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效能。


邀请龙头企业、专家团队加入新兴产业推进组,共同制定产业规划、绘制产业链图谱,按图索骥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从2022年起,连续5年由省财政出资,组建5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通过参股组建子基金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股权投资基金体系,利用基金的力量筛选、挖掘、招引优质企业和团队。2023年全省利用基金招引在皖落地项目302个,基金股权投资金额218.77亿元,带动项目落地总投资2319.28亿元,基金撬动产业投资逾10倍。


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先导力量。安徽较早谋划未来产业发展,制定实施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案,力争在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碳能源、先进材料、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建设10个左右未来产业先导区。面向全球科技和产业前沿,统筹开展技术创新、场景开发、示范推广和规模应用及政策机制先行先试,强化技术熟化、工程化放大、原型制造、可靠性验证等转化服务能力,加快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规模化,努力推动未来产业“小树变大树”。